产后恢复加盟,春捂怎么捂?
俗话说: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”春天捂一捂,能够预防外界寒气和感冒,但是很多人认为春捂就是多穿点衣服,其实春捂也是有讲究的,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要讲捂法,那么,乍暖还寒季节应该怎么捂呢?
春捂怎么捂?
对于春捂,照顾好“首足”两头。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,早晚低温,细菌病毒活跃,人容易生病,“捂”头颈与双脚,可以预防感冒、气管炎、关节炎等症状发生。
“上薄下厚”是春捂的穿衣原则。即下身的裤子、袜子、鞋子,一定要穿得厚点、暖和点,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。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,春季随着阳气回升,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,而肾居腰府,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。一旦有风寒入侵,阳气就会被困于下,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,出现腰膝酸软、疼痛麻木等症状。因此初春时节,人们不要换得太快,脱得太早,谨记“上薄下厚”的穿衣原则。
减衣服要注意循序渐进,不能急于脱掉冬装,避免着凉感冒,随时带一件外套。此外也要注意在减衣时先减上衣,再减下衣,注意腿部和足部保暖,不要着急脱掉棉鞋、棉裤。
“捂”也应根据各人体质有所不同。老人、小孩或体质偏寒、偏弱的人可以多捂几天。每年初春都会有不少患者因为“捂”过头了导致上火或热伤风
一般情况下,立春后也要捂10天—15天。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,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,需要至少10天—15天的过渡时间。在这期间,气温变化较大,如果过早脱掉棉衣,头部、下肢、手部、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,因为不适应而受寒,从而导致感冒、气管炎、关节炎等症状。但具体情况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而定。
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