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器官脱垂的6大高危人群,有你吗?
阴道前或后壁膨出、子宫脱垂……这些本该好好待在盆腔内的器官却都“掉”了出来,有研究表明,可怕的盆腔器官脱垂正折磨着我国约30%的女性。如此之高的患病率与较低的疾病认知度不无相关,很多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人群对于自身潜在的风险一无所知,不了解盆底,不重视盆底,较终饱受疾病折磨。
下面这几类人群,如果早点认识到自己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人群,呵护盆底,生活可能会大不一样。
1. 经历顺产的女性
阴道分娩是盆腔器官脱垂的独立高危因素。阴道分娩时,胎儿分娩的较度拉伸会使软产道和盆底肌肉、筋膜明显扩张和拉长,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撕裂,同时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出现神经损伤,导致盆底肌肉萎缩变薄,引起盆底支持及压力传导障碍,这些因素共同作用,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。
2. 多次分娩的女性
分娩次数与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风险也有相关性,每一次妊娠、分娩都会给女性盆底支持组织造成损伤,分娩次数越多,损伤程度也会加重。有研究显示,分娩次数<2次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3.3%,分娩次数2~4次、>4次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8.3%、48.3%。
3. 肥胖女性
过于肥胖的女性,脂肪在组织间隙里的积蓄量增加,导致盆底肌肉的紧张度大为削弱。而且,肥胖女性长期处于高腹压的状态,腹腔内器官也会加重,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盆腔器官发生位移和改变,引起盆腔器官脱垂。有研究发现,体重指数越大的女性,其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越高。
4. 绝经后的女性
女性在绝经后,卵巢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,分泌雌激素的水平明显降低,导致盆底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再生所需的养分缺失,会让盆底组织变薄、松弛,甚至萎缩,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。
绝经后女性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人群,这一风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。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,盆腔平滑肌发生退化较为明显,可能出现平滑肌萎缩、胞浆空泡变性,结缔组织增生等症状,这些都会增加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几率。
5. 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
盆腔手术过程中,很容易对子宫旁和阴道上方结缔组织筋膜、肌肉和韧带及神经造成损伤,导致盆腔器官脱垂,所以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更高。
6. 有盆腔器官脱垂家族病史的女性
盆腔器官脱垂具有一定的遗传性,所以即使是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也有患病风险。研究显示,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2.4-5倍,且患者有发病早、进展迅速等特点。有研究对3376例同卵和5067例异卵双胞胎姐妹进行分析发现,发现遗传因素占43%,且盆腔器官脱垂的表现型同卵双胎比异卵双胎更一致。
以上这些人群都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人群,如果你也身在其中,无论是否出现症状,一定要把盆底健康重视起来,定期接受盆底功能筛查,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盆底康复。小心呵护盆底,如此才能免受盆腔器官脱垂的侵扰。
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